《应急专家在线》地质灾害离我们有多远?
主持人:欢迎您收听新闻资讯广播正在直播的《春城热线》,我是主持人何皓。人类社会总是在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直接影响甚至危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云南地处祖国的边疆,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较为严峻。那么,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自救互救?如何减轻灾害、把损失降到最低?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如何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10月9号开始,新闻资讯广播联合昆明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推出《应急专家在线》直播访谈节目。
《应急专家在线》直播访谈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周五早晨的《春城热线》和下午的《新闻晚高峰》两档节目时段交替播出,详细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通过《春城热线》的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查询。此外,新闻资讯广播为配合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在每天09:58、12:42、16:42同步制作播出《应急知识小百科》专栏,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应急知识。欢迎大家收听关注!
主持人:今天是《应急专家在线》的第二期节目,我们要关注的是“地质灾害预防”。首先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做客节目的几位嘉宾:
主持人:几位嘉宾好!
嘉宾1: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光普。
嘉宾2: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云南地矿工勘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李长才。
嘉宾3: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处长余正敏。
1.主持人:广大听众如果对我们今天的节目话题感兴趣,或者是有预防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都可以通过直播热线65360000、65370000、65380000参与节目。同时,您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方式参与直播互动。首先请嘉宾明确一下“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哪些?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又是什么?
胡副局长:好的,主持人。首先,地质灾害的含义,主要是指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二,从种类上讲,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第三,从主要成因上讲,分为自然产生(主要与气候有关)和人为诱发(多见于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两类。那么,从伴生灾害上来分,又可分为次生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灾害链:强烈地震发生时及稍后一段时间出现的地质灾害称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如鲁甸“8.03”地震、四川汶川“5.12”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就极为严重;还有强降雨、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往往都是有滑坡、泥石流参预的复合型灾害,如滑坡堰塞湖溃决型山洪灾害则是滑坡的次生灾害。
另一类称为地质灾害灾害链:就是在一次地质灾害过程中相继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质灾害,常见的有滑坡引发的溃决型泥石流。
那么,再从地质灾害发生的快慢来分,又可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两类,突发性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种类;渐变性主要是地面沉降。突发性又可分高速和慢速,崩塌、泥石流、部分高位滑坡为高速型,灾害体的运动速度可达每秒5---10米,这种速度快于人的奔跑速度。
所以,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是比较大的。主持人,我就先介绍到这。
2.主持人:昆明市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我市哪些地方(县区)是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区域?今年以来,是否发生了地质灾害?
胡副局长:我们昆明市受特殊地质和地貌条件的影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三类,就是滑坡、崩塌、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坡的现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近年来,由于斜坡前缘切坡、后缘弃土加载、庄稼灌溉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滑坡也俗称 “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暴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那么,刚才说了,地质灾害是受特殊地质和地貌的影响形成的,昆明市北部山高谷深,斜坡陡峻,小江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风化强烈。所以,昆明市地质灾害预防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北部地区的东川、禄劝、寻甸、两区(倘旬、轿子山),即金沙江南岸、普渡河中下游、小江及其支流和螳螂川中下游地区;富民县、西山区和宜良县次之;其它县(区)地质灾害相对较少。
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泥石流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也大多发生于雨季内,大概在5~10月份,所以这段时间也是我们重点防范阶段。每年雨季都会发生地质灾害。今年也不例外,截止目前,我市已经发生地质灾害48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52万元,其中:地质灾害发生最多的在倘甸两区,已发生31起。由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群测群防工作有效,预警预报到位,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抓得好,群众防灾意识强,灾情发生前和灾情发生时,采取了各种有效防范措施,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能够紧急避让,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3.主持人:了解了地质灾害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很多听众可能会问了“地质灾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请大家听一段录音。这是发生在2010年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这次灾害共造成1481人遇难,284人失踪。刚才嘉宾也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常说“天灾难防”,那么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地质灾害,是否可以进行监测预警呢?
余处长:地质灾害是可监测、可预防、可治理的。今年我们就有几个成功的案例:
一是东川区成功案例:东川区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今年8月以来,东川区出现连续降雨,导致处于陡坡、小江断裂带及老滑坡上的阿旺镇大石头村小河组出现滑坡灾害,现场踏勘时滑坡变形仍在加剧,一旦滑坡产生剧滑,高位、高势能的滑坡体将导致大石头村小组34户136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危害,重大地质灾害就将产生。
鉴于滑坡危害的严重性、紧迫性,东川区国土资源局,阿旺镇人民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一方面立即请省市专家现场调查提出措施办法,另一方面当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寻求帮助支持,同时,做好村民避让、紧急疏散安置工作,把34户136人立即疏散撤离,同时向村民发送了两卡通知书,并在村内设立了警示标牌和撤离路线牌,拉起了警戒线,明确了监测员24小时值班。
由于工作到位,监测认真细致,措施得力,预警工作做得好,组织疏散村民及时有效,目前滑坡正在加剧,部分村民房屋严重受损并倒塌,但是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和更大的损失,实现了村民的成功避灾避险。
二是禄劝县的成功案例:2015年8月27日,受局部暴雨影响,云南省禄劝县则黑乡戈罗村小组所在地滑坡地质灾害出现险情:戈罗村东北部进村道路发现宽约0.5~25px的裂缝,至8月28日,裂缝宽度扩展至325px。
险情发生后,昆明市国土局以及禄劝县政府、国土局、乡镇等部门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发布了滑坡险情应急处置公告,对戈罗村41户129名村民进行了紧急撤离和妥善安置。二是加强警戒,设立了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三是加强监测及预警预报工作,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处置地质灾害险情。
截止2015年9月11日现场调查时,滑坡后缘地段裂缝最宽达375px,最大位错达250px;滑坡仍在持续变形。目前直接威胁41户129人,共涉及资产约1000万元。险情等级为中型。至今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轻微。
两个案例之所以成功是扎实推进省委省人民政府2012年出台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重大措施:简单说,就7个字,即:
调查判识(查:排查、巡查、核查)―――专业队伍调查、群众报险;监测(测)―――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培训(训)―――地质灾害知识培训;演练(练)―――暂时紧急避让之练演习;避让(躲)―――永久或暂时紧急避让;治理(治)―――工程治理、生物治理;预防(预)―――选址避让、预加固边坡、截排水和加强植被保护地质环境。总的目标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管控。
4.主持人:今年以来,昆明的降水比往年偏多,所以今年地质灾害防控的任务是否要比往年更繁重一些?
胡副局长: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2015年截止10月上旬,全市平均雨量已达到999毫米,较历史同期的837毫米,偏多百分之十九,较2014年886毫米偏多百分之十三。所以,今年地质灾害的防范任务较往年繁重。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要说,就是抓好以下六个落实:
一是准备工作落实。年初,也就是汛期到来之前,我们就组织对全市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认真、全面的排查,针对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县(区)、乡、村三级分管领导责任制,安排1-2名监测人员专人负责监测、巡查和日常信息传递工作,2015年共落实监测人员3016人。同时,建立了县、乡、村、点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三条措施”,逐点落实监测责任人、乡(镇)防灾责任人和县、区防灾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防范措施落实。对排查出来的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就是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避险卡、隐患通知书。聘请专家对我市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调查评价,核实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坐标、类型、险情级别,诱发因素、威胁对象、危急程度,并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针对威胁较大、稳定性较差、影响人数较多的中型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还编制了隐患点应急预案,明确防灾责任人、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等专项的防灾措施,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预警预报落实。为了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更好地防范地质灾害,我局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预警预报工作,每年从6月1日起对市、(县)区、乡(镇)有关领导、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监测人员共计3000余人发送“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短信”,使大家能及时掌握汛期降雨趋势和降雨信息,提早针对性地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四是防治资金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2011年以来,我市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22个,其中搬迁项目33个、工程治理项目89个,几年来,共争取中央资金9100万元,省级资金6103万元,市级自筹配套资金1.105亿元,共计投入资金2.6亿元,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昆明市地质灾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市本级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是组织领导落实。市国土局历来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多次专题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局班子成员轮流带班的汛期应急值班工作机构,组建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组,共有成员30人,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相关工作,从5月1日起启动了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了由专家组成的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组成汛期应急调查队伍,负责对发生地质灾害的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并提出防范等建议措施。
六是培训工作落实。每年通过采取“市培训县(区),县(区)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组)”的三级培训方式,对农村基层干部、乡镇国土所人员、乡村建设规划民政管理人员、村组监测员、普通群众和中小学校师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组织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开展“四会五知”岗位技能培训,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经统计,今年我市已经开展培训会46次,累计培训人员达6706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4次,参加演练人员4159人。增强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知灾、防灾、避灾意识。
5.主持人:今年9月,我省华坪和昌宁遭遇特大暴雨山洪灾害,局地还发生了泥石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综合来看,这些灾害多发生于山区、半山区的地方。这是否说明这些地方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一些才会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呢?
李总:华坪案例:2015年9月15日20:45至16日3:00,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中兴镇范围内出现特大暴雨,期间田坪村降雨量达282.4毫米,形成洪涝灾害,截止18日18:30分,已造成7人死亡、6人失踪,另原初报中有2人失联至今无法查实。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李纪恒书记、省政府陈豪省长、尹建业副省长、等有关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并派出由副省长带队,省水利厅、民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财政厅、农业厅、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省政府工作组,迅速赶赴灾区,帮助指导当地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处室、省级和滇西北片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组成工作组,于2015年9月16日至18日对鲤鱼河流域(本次特大暴雨为点暴雨,主要降水区为县城所在的鲤鱼河流域)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现场应急调查、隐患排查,并安排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进行了灾毁土地无人机航拍。
鲤鱼河流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主河长约24公里,为水利部门计划开展治理的山洪沟。截至2015年9月15日洪涝灾害发生前,流域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9处,其中滑坡16个,崩塌1个,泥石流5条,不稳定斜坡6处,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分布于沟谷及两侧残坡积、冲洪积层较厚地段,工程地质岩组软至较硬岩层分布区,断裂及褶皱发育。
鲤鱼河流域在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山坡坡面浅层滑塌,滑塌物质及其附着的树木被坡面径流携带至溪沟内,使溪沟短暂堵塞→溃决→铲刮沟床堆积物→在弯道或平缓地段堆积,这一过程使汇入鲤鱼河的洪峰流量呈忽大忽小的波动,洪水泥砂含量高也加大了洪峰流量,同时大量树木堵塞桥涵雍抬洪水位,以上因素加重了洪涝灾害程度。
昆明市也存在发生华坪灾害之地方。如坐落在山洪沟旁侧、尤其是沟口地段的集镇。
6.主持人:2004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条例》第19条规定:“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听众询问,昆明主城附近由于长年开山采石,没有植被覆盖,这些地方是不是也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这些地方的当地政府有没有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呢?
胡副局长: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从历史上看,昆明主城区周边开山采石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前几年还是不少的。最严重的是1991年西山区孙家箐采砂厂滑坡,属于高位高速滑坡,埋压了作业场的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致13人死亡。
二是从现状上看,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工作,特别是对滇池面山进行了全面整治,对“五采区”采取了封、停、治等工作措施,滇池面山已关停矿山545个,并已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目前主城附近开山采石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已不再突出,也未再发生此类灾害。
三是不论是因地质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还是因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开展的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建设活动,造成地壳表面破坏而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只要经排查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国土系统都己按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发放了“两卡一书”、设置了警示标志,这项工作是做得比较扎实的。
7.主持人:我再请大家来听一段录音。这是记者前不久对市民做个一个随机采访。听得出来大家对地质灾害有一定的概念性认识,但大部分受访民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还是相对缺乏的。其实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之外,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也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从几位嘉宾工作的实际来看,城市里会发生地质灾害吗?
李总:会,从四方面讲:
一是国内城市----香港、重庆滑坡,武汉、柳州岩溶地面塌陷。
二是昆明历吏上岩溶地面塌陷----地下人防工程施工翠湖岩溶地面塌陷、马街和马金辅、大板桥岩溶地面塌陷。
三是现状昆明岩溶地面塌陷----近几年发生的少,地铁?西山区马街发生,仅房屋开裂变形:限制地下水开采、采用止水措施避免工程施工降水。四是周边发生地质灾害,如北京燕郊农家乐山洪泥石流,昆明近郊农家乐----陡崖下、山洪沟内和沟口泥石流等。
8.主持人:关于嘉宾谈到的地面塌陷,也可以从一些新闻报道当中了解到不少,比如:前几天发生的上海某花园小区惊现地面塌陷,造成楼房开裂、排水管网断裂;今年8月,兰州城区多处路面接连塌陷,车辆中招“轮陷”等等。昆明也曾出现过由于地铁施工,导致路面出现塌陷的情况。城市里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李总:刚刚讲武汉、柳州和我们昆明岩溶地面塌陷,是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岩溶塌陷,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覆盖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除天津、上海、甘肃、宁夏、以外的26个省(区)中都有发生,其中以广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区)最为发育。据统计,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达2841处,塌陷坑33192个,塌陷面积约332平方公里,造成年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
非岩溶性塌陷,由于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如采空塌陷,黄土地区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玄武岩地区其通道顶板产生的塌陷等。后两者分布较局限。采空塌陷指煤矿及金属矿山的地下采空区顶板易落塌陷,在我国分布较广泛,目前已见于除天津、上海、内蒙、福建、海南、西藏以外的24个省区(包括台湾省),其中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发育较产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1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2处以上,塌坑超过1592个,塌陷面积大于1150平方公里,年经济损失达3.17亿元。
你刚刚讲城市里发生的塌陷,我推测兰州的可能是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上海的可能是地下水潜蚀引起的塌陷。就昆明城来讲可排除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最可能发生的是岩溶塌陷,地下水潜蚀引起的塌陷概率小(地基土中砂、砾石层分布不广、欠连续),但软土沉陷问题突出,如几年前刚开通时的环湖东路呈波浪状。
9.主持人:说到这里,其实答案很明显,地质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在面对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沉着冷静的应对、有效实施自救互救?这些地质灾害发生前是否有前兆?如何远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最后,我也请几位嘉宾从专业的角度给大家一些建议。
余处长:地质灾害发生是有前兆的。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由少变多、由断续变连续并逐渐扩大,危岩体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从坡顶出现的新裂缝中,有时会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会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滑坡发生可能会有以下前兆:1、山坡上出现裂缝,裂缝由窄变宽、由少变多、由断续变连贯。2、坡脚出现隆起(上凸)现象。3、山坡上的建筑物发生拉裂、错断、歪斜。4、岩(土)体不断出现小规模坍滑。5、有岩石开裂或剪切挤压的声响。6、山坡下部或坡脚处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或水位忽高忽低,水质由清变浊等。7、观测资料显示水平位移或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8、山坡上的树干朝坡下弯曲(俗称“马刀树” ),说明山坡长期处于缓慢滑动状态。9、山坡上的树木东倒西歪,像一群醉汉(俗称“醉汉林” ),说明山坡曾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剧烈滑动,且滑动时间不很久远。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1、河流水量突然变小或断流。2、河流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3、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4、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5、地震后沟谷内松散物质明显增多应提前做好泥石流防范。
那么,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到地面振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滑坡发生时,应根据所处位置,尽快向滑坡两侧之外撤离,不要沿滑坡滑移方向逃生。滑坡、崩塌发生后,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会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当出现泥石流险情时,监测员组织撤离一定不能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不能顺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必须沿垂直泥石流流动方向跑,必须向沟谷两侧山坡上跑,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沟道和河谷地带。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在基底稳固又较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除非万不得已,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应避开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和直进性这些地方都可能被泥石流冲毁。
主持人: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虽说“天灾难防”,但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就能够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灾难来临时,沉着冷静、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并采取必要的自救互救措施,才能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听众朋友能把专家给出的这些专业性指导建议告诉您的家人、朋友,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再次感谢几位嘉宾做客节目,谢谢!
嘉宾1、2、3:谢谢!
主持人:也感谢大家的收听和参与,更多应急知识您还可以关注新闻资讯广播官方微博和微信。听众朋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