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松华街道统筹防范汛期地质灾害
进入汛期,松华街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地灾防范工作,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系,针对汛期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突出巡查排查、落实责任等关键环节,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一是巡查排查底数清。在对辖区内1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常态化巡查、排查、核查的基础上,突出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网格结合,对辖区内人口密集区域、村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和农村切坡建房等重点区域开展不间断的排查、核查工作,切实摸清、查实、找准地灾隐患,准确掌握隐患点实时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除险。
二是落实责任职责清。松华街道统筹安排,松华自然资源所和农林水与应急处置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综合执法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履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盘龙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三级网络工作职责”要求,建立健全区政府、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网络防灾体系,加强对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落实、人员落实、点位落实,确保监测责任落实到社区、村、点、户、人。
三是注重宣传预案清。通过广播电视宣传、专家授课、田间地头宣传等形式,继续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转移流程、路线和避险安置场所,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全体监测人员、普通群众和中小学校师生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四是紧急避险路线清。对防灾方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等防灾措施进行再梳理,划定警戒区域,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撤离路线指示牌、避险场所指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逐一明确各区域、各点位的防灾责任人、疏散路线、临时安置场所及人员的组织。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保持高度警惕,果断处置,迅速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科学救援。同时,在组织人员撤离后,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防止群众转移后擅自进入地质灾害危险区,避免造成衍生灾害。
五是值班值守灾情清。汛期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切实履职尽责,及时上传下达,保障信息畅通,做到“报得上、联得通、拉得出、处得了”,根据雨情、灾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会商,做到“防范”和“预警”无缝对接。同时,敦促各社区、村组和30名群测群防监测员按时到岗到位,合力防范,确保防灾机制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