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频道/规划信息/村庄规划

    昆明将重点保护纳入国家名录的20个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22-07-02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发布机构: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昆明市政府日前出台的《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对已纳入国家名录的20个传统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加大昆明市9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多民族杂居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除开展道路、水电、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对损坏的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寺庙、祠堂、长廊、亭子等历史建筑和围墙、石阶、古桥、古井塘、古树名木等要素进行修复。

    加大9个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方案》明确,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良好态势,创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传统村落。到2030年,全面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彰显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生态价值。

    《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全市传统村落分级保护体系和市、县两级名录保护机制。对已经纳入国家名录的20个传统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其余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做好申报储备工作。加大昆明市9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多民族杂居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对传统村落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料等进行强制性审查,注重传统村落建筑组群的整体风貌。委托有相应资质和特长的设计单位,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汇编农村住房建筑设计通用图、传统民族民居设计图、民居装饰图例和民居建筑风格整治方案,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户,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风貌和民族建筑特色。

    改造修缮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

    《方案》明确,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设施水平,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和乡村旅游等,开展道路、水电、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建筑修缮维护与农村危房改造、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有机结合,加强监管,不搞简易拆除、简易重建,重视传统建筑、民族建筑风貌延续。在主要历史建筑、传统院落的出入口,悬挂保护标识,实行挂牌保护。对符合保护对象认定标准的文物、历史建筑等,按程序申报核定为保护对象并进行保护。按照保护类、保留类、重建类3种类型,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进行室内改造和外立面修缮,体现修旧如旧。

    对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寺庙、祠堂、长廊、亭子等历史建筑和围墙、石阶、古桥、古井塘、古树名木等要素进行普查建档和挂牌保护,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对传统村落内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与陈列展示。对可移动文物,建设标本库房和保护展示用房,并配备必要的安防、技防及环境控制设备。对传统村落内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游艺杂技、民间美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生产制作过程展示、建设传习培训场所和乡村公共文化场地等方式进行分类保护,活态传承。

    完成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

    积极探索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生态宜居森林乡村创建等示范项目中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晋宁区11个传统村落开展集中连片打造。综合考虑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等本底要素,按照传统农耕型、历史文化型、田园人居型、综合型等类型,强化传统村落的分类保护引导。

    培育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围绕全市旅游线路及重点项目打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自然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土文化展示、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生产、民俗风情歌舞表演、民族文化竞技活动、特色饮食等符合传统村落特点的产业项目,把全域旅游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挖掘民族文化,发展特色商品,形成系统产业链。将传统村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活,带动传统村落村民就业增收,从而变保护行动为自觉行为。

    同时,强化数字引领,完成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并正式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

    主办单位: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电话:0871-63184368

    技术支持:昆明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昆明市呈贡区市级行政中心4号楼5层

    网站标识:5301000021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