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国土综合整治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破解项目建设用地瓶颈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富民县委、县政府以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增加群众收入目标,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富民县共实施项目10个(其中补充耕地项目9个,增减挂钩项目1个),总建设规模1922亩,预计新增耕地1246亩、新增其他农用地152亩。截至2024年10月,已验收并入库项目1个,新增耕地179亩,新增其他农用地152亩;已验收待入库项目1个,新增耕地98亩;已完工待验收项目7个,预计新增耕地845亩;正在组织实施项目1个,预计新增耕地124亩。通过流转指标,是全市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实现全市申报评审、开工建设项目最多的县区。
一、系统谋划,让机制“立”起来
坚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形成县级各部门协同、镇村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抽调相关部门专业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集中办公模式运行,明确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推进的时序进度和责任清单。组织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普洱市学习耕地占补平衡做法,借鉴其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向上沟通,邀请省市专家就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在县乡村三级形成深厚工作氛围。结合富民实际先后制定了富民县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工作方案、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后期管护方案等制度文件,努力构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制度体系。
二、因地制宜,让资源“活”起来
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从富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资源禀赋等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实施单元,合理安排实施时序和阶段任务。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依托昆明市土地整理中心的技术支持,对国家、省级下发耕地后备资源成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录入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审查。县政府组织县林草、农业等部门开展技术性联审联批,将残次林地、低效园地、其他草地及裸土地优先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共筛选出具备实施条件的近5000亩耕地后备资源图斑,下发各镇(街道)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储备补充耕地可实施项目资源为4429亩。
三、科学推进,让项目“实”起来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紧密结合群众意愿,在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中,以“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的理念,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等客观条件,充分征求、采纳当地村民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编制规范的要求,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确保项目设计既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又满足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周定期召开项目监理会,指挥部不定期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动员群众也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镇(街道),指挥部对上报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在项目后期管理中,充分发挥镇(街)、村组、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按节令开展种植、管护,让耕地第一时间实现价值。
四、统筹兼顾,让群众“富”起来
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的原则,项目建设完成后,原来的坡地变成了台地,生产道路直达田间地头,灌溉水窖全面覆盖,排洪沟渠通畅,为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项目区群众收入。如,赤鹫镇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已在涉及国土综合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土地上种植优质红薯,带动农户增收;罗免镇项目区村民把改造后的旱地承包给种植专业户种植荷兰豆,收取租金增加收入。富民县将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谋划、立项、实施、验收和入库力度,持续增加耕地数量、提升粮食产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富民县自然资源局
编辑:徐天福
审核:汪书宇
终审:吴俊涛
日期:2024年10月12日